导读:超快强激光由于同时具有超快的时域特性和超高的峰值功率特性,能创造前所未有的超快时间、超高强场、超高温度和超高压力等极端物理条件,因此得到了众多领域研究者们的青睐。尤其在受控核聚变、微纳加工、强场物理学、精密冷加工等领域,超快强激光更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相较于人们熟知的高能固体超快激光光源,稀土参杂的光纤波导作为增益介质如表1所示,更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、良好的散热性、较高的环境稳定性、可柔性操作、结构紧凑等优势。特别地,掺镱光纤(YDF)放大器由于具有较高的量子效率(约90%)、较宽的增益带宽(最大可达100nm)、较好的储能本领(上能级寿命约0.73ms,且能实现较高浓度参杂),因而有望超越传统固体激光放大系统,成为获得高功率飞秒毫焦激光另一个有力的途径。
为了减少上述现象的影响,基于光纤放大器的超快强激光光源在结构上,普遍采用了主振荡功率放大器(MOPA)的形式。同时,在时域上大幅展宽脉冲的宽度从而降低峰值功率,并在空间上尽量增大模场面积进而减小峰值功率密度;针对前者研究者们提出了啁啾脉冲放大(CPA)技术,而针对后者则设计了各种结构的双包层大模场直径(DC-LMA)光纤。然而值得注意,虽然光纤飞秒激光光源具有上述明显优势,但由于飞秒激光被限制在微米量级的光纤纤芯中,因此强烈的非线性效应会严重限制放大器输出脉冲的功率和能量。其中自相位调制(SPM)、光谱窄化、受激拉曼散射(SRS)、模式不稳定(MI)等现象[1]影响最为显著,甚至直接决定着光源输出脉冲形状、脉冲宽度、峰值功率、平均功率、光束质量等关键参数。
CPA系统的基本结构如图2所示,通常由超短脉冲种子源,脉冲降频器,脉冲展宽器,多级光纤放大器,脉冲压缩器等组成。CPA技术通过脉冲展宽有效减小脉冲在放大器中积累的非线性相移,使脉冲在一级或多级的增益光纤中几乎被线性地放大,最终在理想情况下脉宽可以达变换极限。因此可以看出,其关键的技术难点,往往在于如何实现高质量的脉冲展宽及压缩。
早期CPA常采用单模光纤(SMF)与负三阶色散光纤组合作为展宽器,光栅对作为压缩器的方案。其具有色散量可控,便于调试等优势,但由于占用空间尺寸较大,往往难以实现小型集成化。随后,随着光纤光栅及体光栅制造技术的成熟,尤其是啁啾光纤布拉格光栅(CFBG)和啁啾体布拉格光栅(CVBG)的商品化,这为基于光纤CPA技术的超快强激光光源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。
CFBG简单来说,就是一种栅距周期沿光纤的轴向长度不断单调变化的光栅。在Bragg条件下,不同波长激光信号会在光栅的不同位置反射,经历不同的时间延迟。基于CFBG的脉冲展宽器结构如图3所示,其优点是便于全光纤化、集成化、小型化,但由于制作成本高,且不能承受高能量和高功率,因此其常作为脉冲展宽器件。
CVBG与CFBG的基本原理相近,同样是一种光栅周期沿光束传播方向逐渐变化的布拉格光栅。但由于采用了块状结构,同时也由于全息材料光热敏(PTR)玻璃的出现,如图4所示的大孔径CVBG得到了迅速发展并日趋成熟。由于其能够承受很高的平均功率,因此CVBG更多被用于作为脉冲压缩器件。与传统的光栅对压缩器相比,CVBG大大减小了光纤CPA系统的体积。
利用上述展宽/压缩机制,CPA放大器能够获得单脉冲能量为几微焦量级的飞秒激光。但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激光光源输出脉冲能量,往往还要进一步采用如图5中所示的双包层大模场面积(DC-LMA)光纤。
DC-LMA光纤的双包层结构通过引入一个直径为百微米量级的内包层,极大提高了泵浦光耦合到增益光纤的效率。而为了实现更大的模场面积,早期的方法主要通过减小光纤的数值孔径、利用高阶模弯曲高损耗等方法,美国 Nufern公司生产的双包层掺镱光纤,纤芯直径可达30μm。但普通阶跃折射率光纤的模场面积提升能力有限,因此研究者们从光纤的结构入手,分别设计制造了光子晶体光纤(PCF)、手性耦合(CCC)光纤、及高阶模(HOM)离域光纤等特殊结构的大模场面积光纤。
首先,PCF的包层由周期性排列的空气孔构成,如图6所示。PCF一般采用双包层结构;同时通过合理控制空气孔直径与空气孔间距的比值,能够有效减小光纤的数值孔径,甚至可以实现所谓的无截止单模特性。利用这种方法人们实现了直径最大为40μm的柔性PCF,如图6(a)所示。2010年,Eidam等人[3]利用这种双包层柔性PCF作为增益介质,在两级CPA系统中,获得了平均功率为830W、重复频率为78MHz、脉宽为640fs的脉冲
但随着PCF模场面积的进一步增加,其弯曲损耗明显增加,甚至不能弯曲。因此,人们进一步提出了如图6(b)所示的棒状PCF,实现了模场直径最大100μm的单模输出。使用掺镱棒状PCF作为主放大器增益介质,2007年,F. Röser等人[4]基于CPA技术将脉冲展宽到2ns进行放大,获得了脉冲能量为1.45mJ、重复频率大于100kHz、脉宽为800fs的输出。2013年,Peng Wan等人[5]利用全光纤结构,获得了平均功率为1052W(压缩前)、重复频率为69MHz、脉宽为800fs的脉冲。
此外,人们还提出了手性耦合(CCC)光纤,其通过特殊的结构设计,增加光纤中高阶模损耗,迫使高阶模衰减甚至消失。CCC光纤几何结构和横截面分别如图7(a)(b)所示,由于光纤能保持较大的数值孔径,所以弯曲损耗小,能够紧凑盘绕。同时CCC光纤结构尺寸能够有效抑制受激拉曼散射效应,并且即使没有应力元件也能实现保偏输出。2013年,J. Želudevičius等人[6]基于此类光纤,实现了50μJ、100kHz、400fs的输出。
与CCC光纤高阶模损耗相反,如图8所示的大孔距的光子晶体光纤(LPF),利用高阶模(HOM)离域效应,使得高阶模在纤芯处发生变形离域,导致基模的增益比高阶模高,从而使基模在光纤中被优先放大。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实现芯径100μm以上的单模运转。2011年,Eidam等人[7]利用模场直径为105μm的掺镱LPF作为主放大增益介质,在四级CPA放大系统中得到了能量为2.2mJ、重复频率5kHz、峰值功率为3.8GW的脉冲。
当然,除上文中所述的方案,其它常用的放大技术还包括:非线性CPA技术、预啁啾管理非线性放大技术、自相似放大技术、单晶光纤放大技术等。总结来说,虽然在高能量、高峰值功率等方面,光纤激光器较固体激光器仍有一定差距。但近些年,随着相干合成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(最高平均功率@10.4kW,254fs,80MHz [8];最高脉冲能量@23mJ,235fs,25KHz [9]),相信可以进一步克服单路超快光纤激光器严重的非线性效应,使其与固体激光器的差距不断减小。而作为干合成技术的基本单元,基于CPA技术及DC-LMA光纤的单纤激光放大器,也必将成为高能量超短脉冲为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石之一。